107年12月19日(星期三)下午4點至5點半,本會課後輔導陳秋燕老師,於三芝聯合服務中心舉辦週三文化課程-【冬至】,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先人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台灣冬至通稱「冬節」, 最主要的民俗是搓湯圓,祭拜家中供奉的諸神和地基主,同時也舉行祭祖。冬至對人們來說都是個大日子,因為民間的冬至活動,一點都不遜於過年喔!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所以一般人也把冬至稱為「冬節」。古時候的皇帝,這一天還會祭天和拜祖先,並且宣佈文武百官放假一天,可見冬至是十分受到重視的。

課程內容說明如下:

糯米雖口感很好,但不容易消化,對幼兒的腸胃可能帶來負擔。老師述說網路上流傳的超Q湯圓,加入大量太白粉的製作法,不宜提倡食用,因為太白粉多是人工合成物,小朋友吃了容易引發氣喘,熱量又是一般米飯的三倍,不僅可讓血糖飆高,對中年人來說更是容易發胖,有引發糖尿病的危險。

“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
之說。

想到冬至,就想到湯圓。在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搓湯圓,煮好吃的湯圓讓大家大快朵頤一番。同時,家裡的長輩也會告訴小朋友,吃了冬至湯圓就代表又長了一歲,所以要變得更懂事、聽話。過了冬至,也意味著快過農曆年了,小朋友不妨趁著現在,為未來的一年好好的做規劃吧!

冬至吃湯圓除有團圓、圓滿之意,也具有「取圓以達陽氣」之意。 因為自古民間即有天地的觀念,天代表陽,冬至之後陽氣開始日漸回升, 故言「冬至一陽生」為使陽氣回復,於是以圓象徵迎接陽氣, 此外,大團圓、凡事圓滿乃民間普遍的期望,吃湯圓祈求圓滿更是人民共同的心願。

家中有小孩的,就讓他們用染色的圓仔(生粿)捏塑一些動物造型的小玩意兒, 俗稱「做雞母狗仔」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