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empathy)或稱做換位思考。是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體會對方的情緒、想法、立場、感受,並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和處理問題。主要表現包括了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
        本會課後輔導郭家瑜老師,於三芝聯合服務中心舉辦「認識同理心──我瞭解你的感受」課程。每個人,不管是健全自己的心理衛生或是幫助別人,學會「同理他人」都是重要的能力與技巧;在學習同理的過程,能辨別「同理」與「同情」的差異,以更友善的方式與他人建立關係並維護彼此的情誼。


課程內容說明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kgKanOYSsU
        課堂上,與孩子們分享的是Teresa Wiseman的研究【同理心特性】及其與「同情心」的區別。影片以動畫搭配生動趣味舉例的方式講解「同理心」、「同情心」兩者的定義與表現上的差異,希望讓孩子學習,當遇到身邊的人表達情緒時,要做的並非「解決掉」它,而是先理解並思考產生情緒的原因,學會以自己的角度同理後,再給予對方適當的回應。

       「同理」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並連結他的感受。為了解自己能否做到,可以先用一些簡單的活動來做訓練。課程中,老師帶大家玩「我說你畫」的活動,由一位小朋友站在台上,將預先畫好的圖,用說的方式描述給大家聽,其他人畫出那張圖的內容,大家都畫好後,再打開預先準備的圖,看看差異度。在整個遊戲過程,讓分組的台上與台下的小孩獨自一來一往的對答,老師只從旁幫助學童盡可能記憶並整理對話內容。

        學生們在活動中查覺:「噢!原來我所想的、所說的,可能在對方接收到後會有不同的判斷」、「為什麼我明明是照著她說的畫,畫出來的圖卻很不一樣?」或者「明明大家都一起聽、一起畫,怎麼大家的圖都長得超級不一樣?」這些類型的問題思考。

        影片中,T.Wiseman博士提出同理心的四個特點:「接受他人的觀點」、「不多加評論」、「看出他人情緒」、「嘗試與對方交流」。同理心是與對方一起感受。
        人們通常只專注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並用自己的方式開啟對話,卻沒有考慮到這些論點在聽者耳裡感受是不一樣,以及接下來會有什麼反應。
        有時我們認為幫助對方脫離負面情緒是對他們莫大的幫助,繼而想要幫對方解決問題;關注人們的情緒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情緒產生背後的原因,設身處地以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並解讀隨之而來的情緒。
        影片最後,Wiseman博士提到,「有效的溝通是運用同理心連結對方的感受,讓事情有所好轉」。當急切想要給予幫助時,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很多時候會比用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對方更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