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芝工坊-【雅麥部落文化一日體驗】114-08-08

    在上一次充滿收穫的「台中鹿港文化探索之旅」後,我們的文化小壯遊再次啟程!這一次,我們翻山越嶺來到新竹縣五峰鄉,走進群山環抱的雅麥部落,展開一段融合原住民文化、自然探索與手作體驗的一日行程。這場活動依舊秉持「以服務使用者為核心」的理念,由學員們主導籌劃,社工與教保員在旁適度提供協助與引導,讓參與者在支持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由學員們在自我倡議課程中,共同討論並票選出來的「原住民文化」。從行前的工作項目選擇到分組合作—有人負責行程規劃與文化介紹,有人擔任領隊、負責點名與介紹行程,有人擔任紀錄攝影,也有人協助總務與財務管理。社工與教保員則依照各組需求,適時協助釐清想法、整合意見,並確保任務順利推進。透過這種方式,學員不僅學會了如何組織資訊與安排流程,也在團隊合作中練習溝通、協調與分工。行前,我們特別安排導覽組進行文化背景資料蒐集與簡報分享,提前認識泰雅族的歷史、服飾、歌舞、飲食與生活智慧,讓大家在當天更能主動與部落接待人員互動提問,提升參與感與文化融入度。

迎賓與文化初體驗

  一踏入部落,我們就換上色彩鮮豔的泰雅披肩,在悠揚的歌聲與節奏中跳起迎賓舞。竹炮三響在山谷間迴盪,象徵對遠道而來賓客的熱烈歡迎,學員們也依循傳統先許下心願再點燃竹炮,興奮與期待全寫在臉上。


祈福與手作工藝

  入山前的祈福儀式,是向山神與祖靈表達感謝與敬畏的時刻。服飾的菱形花紋代表著祖靈之眼,跟賽德克巴萊中的賽德克族一樣,泰雅族也認為死後要經過彩虹橋,跟自己的族人永遠快樂的一起生活,而服裝中的直條紋即代表著彩虹橋。接著,學員們在泰雅族人耐心的指導下動手製作編織手環,過程中雖然有人一度想放棄,但在大家的鼓勵與幫助下,最終成功完成作品並驕傲展示。


味蕾上的泰雅風情

  中午的泰雅風味餐豐盛得讓人驚艷—馬告雞的獨特香氣、外酥內嫩的炸物拼盤、香氣四溢的石板烤山豬肉、鹹香入味的獵人飯,以及檳榔花、刺蔥鱸魚等,每一道料理背後都藏著族人的智慧與生活故事。學員們不僅享受美食,還細心聆聽料理的來源與特色,對「食物」的定義有了更深的體會。


獵人智慧與自然之道

  午後,小米粽 DIY 成為專注力與耐心的挑戰。從清香的月桃葉到粒粒分明的小米,學員們在部落媽媽的故事中,學習包裹、折疊與綁繩的技巧。接著獵人文化體驗,讓大家在酋長的帶領下走進獵人小徑,學習製作陷阱與拉弓射箭。有人第一次拉滿弓箭就射中靶心,現場響起熱烈掌聲。最後的搗麻糬更是熱鬧非凡,大家輪流揮動木槌,在笑聲與加油聲中完成香Q的小米麻糬。


收穫與成長

  回到工坊後的成果分享會,大家一一分享了收穫與挑戰—有人說學習到泰雅族的文化,有人說學到了如何烤肉,有人為自己完成編織手環感到開心,也有人因射中箭靶而超級興奮。更重要的是,大家在這次活動中不只是「參加者」,而是真正的「參與者」—主動規劃、分工協作、彼此支持。這些經驗,正是他們從「接受安排」走向「主動參與、發聲與行動」的最佳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