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入宅評估服務112-09-24
協會定期關懷訪視我們的服務對象,了解個案目前的狀況。後疫情期間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資上的支持,陪伴他們勇敢面對生活的每一天,以達到家訪的目的。
三芝區-徐O發- 獨居
案主今年84歲,表達清晰行動也獨立,雖是獨居 ,但居家環境也能保持整潔,喜歡與人聊天的案主,說起年輕時的經歷、人生觀及最拿手的農作經驗,案主都能聊得很愉快,這些年因左膝關節疼痛,雖貼藥布效果不彰,原本會偶爾外出泡溫泉,也因手術之後無法再去。
今日物理師到宅為案主做強化肌力及肌耐力的訓練,以增進案主行走的穩定性.,首先建議案主需建立良好的動作習慣,降低關節負擔和減少關節受傷.。
- 側臥姿:下方腳屈膝,上方腳伸直上抬,提醒臀部勿向後側傾倒,以強化臀肌力,做10次/做2回.
- 站姿:手扶支持物,下肢後伸停5秒,做10次,以增進下肢肌力.
- 坐姿:進行膝伸直,停5秒/次,8次/做2回,案主執行認真.
4 .站姿:輕扶椅子,墊腳跟10次/做2回,左踝抬舉高度較小.
提醒案主不宜坐太矮的椅子,案主也認同,表示自己常慣性座較低的椅子,站起來時確實較辛苦.。上回到宅做物理治療復健時,有交付給案主一支單拐,但是案主認為自己並不需要使用,其實是自己覺得不好看,因此就一直放置在牆角,經過物理治療師的說明及講解後,才知道這只是暫時性的,只要疼痛有獲得改善就無需再使用單拐輔助,案主聽完說明後才笑顏逐開並欣然接受建議。
三芝區-林O香-獨居
今日物理治療師再度來到案主的家,為案主進行定期的復健運動,前幾次的治療建議和運動指導,讓案主深感受益匪淺。由於案主身軀無法挺直,行走時感到吃力,平時需使用四爪枴輔具,走約5公尺距離即要稍微休息片刻。案主積極地按照物理治療師所教導的方式自行運動,這不僅讓身體逐漸康復,也增加了案主的自信心。
上肢運動:
配合下肢站立時,做上肢健身操,單手扶杖,另一手上舉過頭,橫向伸展,每次數到10算一次,做十次為一回,每日3回。
下肢運動:
肌力活動、坐姿下的彈力帶腿肌力運動(阻力抗地心運動),扶椅子抬腿伸膝、外展運動
坐/站姿平衡及踝部運動練習:
建議加強行走功能及整體肌力,因案主行走時身軀呈約90度屈曲方式(如鞠躬),指導案主加強整體肌力,以維持挺起行走的可能。
建議案主有空時多做運動,每一運動數到5 為一次,可以每日做三十或五十次,逐漸增強自己的肌力與肌耐力。
總之,物理治療師的到訪不僅為案主提供了身體康復的機會,還為案主注入了愉快和自信,這種積極的復健過程,無疑是案主在身體和心靈層面的雙重收穫。
三芝區-王X 美–中風
案主長年因中風而被困在房間內,但自從物理治療師開始提供定期的復健服務後,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現在案主能夠自主地按照物理治療師的建議進行運動,並體認到這對自己非常有幫助。
今天的運動指導特別關注了案主中風後面臨的困難,包括口水增多和口齒不清晰。物理治療師精心設計的運動計劃也包含了臉部運動,以改善案主的言語和表達能力。一系列的努力旨在幫助案主重拾生活的希望,重新獲得日常生活的自主性。
1.臉部運動:唇部、舌部、臉部和發聲訓練(阿、嗚、一、喔)及臉部按摩.
2.臉部運動及按摩,減少口水外流,維持良好吞嚥功能.
3.坐姿,雙手置於椅面,手指張開,軀幹前傾使重心前移到雙腿部,1分鐘/次,以促進重心前移及降低手部張力.
4.站立訓練,案主可轉移重心到患側(左邊),軀幹控制及重心轉移有進步.
每當物理治療師到宅,除了討論復健運動,案主也樂意分享生活狀況。這種互動不僅建立了案主與物理治療師之間的信任和友誼,也讓治療過程變得更加有趣。案主和物理治療師之間的合作,是提升案主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也讓治療變得更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