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04年社教公益團體獎」共有20個團體獲獎,本會創辦人羅素如老師代表致詞。
教育部「104年社教公益團體獎」共有20個團體獲獎,本會創辦人羅素如老師代表致詞。 媒體報導本會連結: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125/603110.htm#ixzz3sV8EtgW7大家好,感謝長官給予服務北海岸偏鄉的我們–「新生活促進會」肯定與鼓勵,而能有幸站在這舞台上發聲。 我們當初的成立,是一群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為顧念家長與學生的辛苦而發起,歷經12年的發展,如今在新北市資源最欠缺的三芝石門地區駐點深耕,秉持「真心誠意、敬天謝地、愛不停息」的價值觀,守護弱勢、健康與大地,致力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終的使命。 我們是一個不具知名度而且資源極度匱乏的小組織,但因在偏鄉從事多元的公益服務,反而凸顯了我們的存在價值,我們的服務從不因無法獲得政府資源就少做或不做,如今三芝石門地區,區公所給予我們政府列冊需服務的案家即高達820戶,還有著眾多高風險的家庭需要扶助,我們因在地深耕多年,公部門與案家信任我們, 所以給了我們眾多學習與服的機會,目前本會為案家提供深淺不一的多元服務。淺者如1年4場820戶的物資發放活動,深者如近百名弱勢學子天天的免費課後服務及老病殘生活貧困者天天的160個愛心便當發放與居家關懷等等。 但以上的數據報告,不是表示我們多有能力或是我們的資源多充裕,所代表的是我們深刻明白,我們成立公益組織的起心動念為何?堅持實踐的目的又為何?我們的工作人員,各個都有豐富的生命體悟,如我們的會務顧問、會計,大家駢手胝足,一步一腳印,不計時間與酬勞,甚至工作人員會對我說,老師新產品研發花了不少錢,但最近舊產品營收很少,怎麼辦?或者說老師又有人需要愛心便當,而我們經費也困難,怎麼辦?這時,我們的心中會馬上轉念,協會的成立就是以他人之痛為痛,該承擔的就勇敢承擔,我們不能因恐懼而退轉,做就是了,做到最後一分鐘﹗人生的課題不就是盡力圓滿無愧和無憾嗎?因此我們堅挺至今,在歷程中曾多次聽人道,協會經費這般窘困,負擔這般重,挑戰這般高,為何還沒倒?或許這就是天道酬勤吧! 其實我深信在場的各位和我們都一樣,是不怕煩惱起,只怕失菩提。12年的一路公益耕耘,是生命的豐富洗禮,它教導了我們,應如何更調柔更慈悲與更智慧地接受無常、接受逆境、接受生命中所有的一切發生,並勇敢面對與承擔,雖然也曾出現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與不知天高地厚,膽大妄為的矛盾,但總在我們的價值觀-「真心誠意、敬天謝地、愛不停息」的提醒下,奮進向前,用無私積極的心態,實在做人做事,穿越黑暗,展現生命的無限可能,成就娑婆世界為幸福快樂的天堂。 朋友,讓我們一生一世,永生永世,一起攜手努力發現感動、耕耘真愛、打造幸福,一起見證愛有多大,善的力量就有多大﹗謝謝各位並祝福各位在台灣各個角落永遠發光發熱,豐富成長﹗感謝﹗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