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嬰兒床上的男孩極其瘦小,很少人會看得出來小男孩其實已經12歲了,若能像一般孩子健康的長大,今年也是小學六年級生了。
        回想在部落家鄉時,遭遇強烈颱風,把可以遮風避雨的家給摧毀了,當時的案主看著殘破不堪的家園不免悲從中來,村莊的鄰居們見狀,給予即時幫忙才有個暫時安頓的地方,而這些人當中其中的一個後來成為案主的男友。
        一份感激的心,轉化成為愛情,因為女大男小,在乎旁人的閒言閒語,案主對自己完全沒有自信,就因為這樣的顧慮即使有了三個小孩,兩人還是沒有辦理結婚登記。
        原本平順的生活就因案兒的一場發燒演變至今的景況,孩子氣切更是擊垮這個家庭最大的因素,案主回想在就醫的當下,一切治療的過程及醫生處理的方式,至今一直耿耿於懷,她說:「為何會變得這麼的糟?小孩只是發燒就醫,我覺得不至於會有這樣的結果啊!」此後的日子就是在醫院和家庭兩邊奔波,眼見病床上的案兒情況並沒有進步,案主和其男友爭吵的次數也就愈發頻繁,現實的經濟壓力,強勢地將兩人的感情徹底的撕裂瓦解,於是分道揚鑣各自生活。
        一個女人要撫養3個孩子本就不容易,何況一個又是癱在床上必需24小時看護著,雖然和男友已經分開,但畢竟還是孩子的父親,日子過不下去時也只能向男友求助,只是緩不濟急,日子過得很辛苦。
       每個月總會安排孩子去醫院做復健,案主總是滿懷希望的努力著,因為她相信孩子終究會好起來,她哭著說:「為何經過數年,我才知道我的孩子因缺氧已經是個腦性麻痺者,所以我們做了那麼多的復健是都沒有用了嗎?」我們不知道這一路下來案主與醫師的溝通是如何,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還是因為心中一直存著希望,而讓她努力地撐著?
        八年來寸步不離的照顧這個孩子,案主早已沒了自我,活動的空間也侷限在頂樓加蓋僅僅7坪大的空間內,也許真的是累了,案主忽然好希望孩子的爸爸能夠回來,我們問:「有可能回來嗎?」只見她像是洩了氣的皮球一樣地搖搖頭。
        或許一開始就沒有最好的道路,也沒有完美的選擇,應該說所有的事情,無論好壞,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期待案主能夠擁有比他人更樂觀、堅強及不放棄的人格特質,這樣才能成為孩子最強大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