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中心-愛心餐關懷訪視-彙編113-10-20

     協會定期關懷訪視我們的服務對象,了解案家目前的狀況。疫情後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資上的支持,陪伴他們勇敢面對生活的每一天,以達到家訪的目的。

淡水區-吳〇澐-肢障
    
     70多歲的案主,因一次的跌倒,導致脊椎受傷,行動變得困難,每次去探訪時都見她在休息,終日臥床使得精神也很不太好。
     案主育有兩個兒子,二兒子在年輕時就因脊椎發生病變,判定終生需要依靠輪椅行動。因此這個家庭的生活重擔全落在了長子的肩上,案主本身因有糖尿病的緣故,需要做透析,住在老公寓的樓上,為了方便只能由長子在家進行親自操作,這既是對現實狀況的調整,也是無奈的選擇。
    長子原本也有穩定的工作,但在案主病倒後,他不得不放棄職場,專心照顧案主和行動不便的弟弟,面對家庭的沉重負擔,長子無怨無悔地承擔起照護責任,儘管壓力巨大,但他仍在努力維持著這個家的運轉。
    年過半百卻未成家的長子,一句「拿什麼來養家?」道出了這個家庭沈重的無奈與現實,他別無選擇,只能放下自己原本的人生,承擔起照顧家人的重擔。

     或許眼前的狀態只是暫時艱難日子的寫照,正如案長子所言:「碰到事情就面對,我覺得要往好的方向去思考,若一直沉浸在愁苦的狀態中,那我也會垮掉。」這句話充分展現了他面對困境的態度——勇於面對,不懼也無從退縮,始終相信未來會帶來新的希望。



石門區-潘〇-身障

    今天到達公車候車亭時,沒有看到案主的身影,我們便決定前往附近廟宇尋找,一上樓,就看見案主獨自坐在廟門旁,看到我們時只是微微一笑。
    案主多年來每天從家中步行至街上,不為任何特別的理由,這只是他日復一日的習慣,已經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童年時的一場高燒,讓他無法順利理解他人的言語,也難以進行流暢的溝通。但只要以真誠的心對待他,他總會以最純真的笑容作為回應。
     案主表達能力雖然有限,但他仍然清楚記得每天送餐的時刻,等待拿著他的餐盒。這一簡單的舉動,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為數不多的固定節奏,像是一場無聲的儀式,平凡卻深刻,安定且真摯,讓人感受到他內心深處那份默默的堅持與秩序。

    我們攙扶著案主,陪他一步步慢慢走下階梯,一路上我們與他交談,雖然很少能得到回應,但這片刻的陪伴彷彿比言語更有力量,讓我們在靜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種溫暖的交流。



金山區-曾〇笑-獨老

     這次山陀兒颱風帶來猛烈的降雨,導致金山區出現嚴重淹水,我們雖已在第一時間透過電話聯繫案主,確認她的家中是否有受災,當下案主告知一切平安無事,但是颱風過後我們仍不放心進行關懷訪視,確保她的狀況安好。
     案主已經七十多歲,從數年前案夫過世後,便一直獨自生活。她堅毅獨立,習慣了自我照顧,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務從不輕易向他人求助。每次我們上門關懷,也只能在她的後院停留,她從未允許任何人踏進屋內半步。
     然而,這次家訪卻有些不同。我們特別請求案主能讓我們進屋查看颱風過後的情況,出乎意料的是,案主竟然破例答應了。她一邊領著我們進入屋內,一邊唸叨著颱風當天的驚人雨勢有多嚇人。當我們入內後看到客廳的地板其實是有些污泥,趁此就幫案主拖地及擦拭櫃上的灰塵,也在這過程中跟案主閒聊日常上的瑣事,案主在一旁也不斷說著一些令人發笑的話語,讓整個關懷過程變得更輕鬆愉快。
    其實這一刻我們真正感受到案主不是孤僻,不是不與人交流,而是她喜歡不拘泥於形式上的關心。

   走出案主的家門,我們揮手向案主道謝,這一刻讓我們更感欣慰的是,我們已經逐步地朝著案主的內心世界而行。